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行正天地间 落英江河里——深切缅怀钱正英老校长

萧萧梧叶送寒声,瑟瑟江河起悲歌。1022日,我校华东水利学院时期首任校长钱正英院士溘然仙逝。她带着对家国的深长爱意,带着对水利的深厚感情,带着对河海的深切关怀,与世长辞。钱老校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对她的离去,我们深感悲痛,深切缅怀!特撰此文,以志其哀。

浩浩祖国怀

“跃跃女儿志,浩浩祖国怀。”这是革命战争时期钱老校长在苏北敌占区为民修堤时写下的诗句,也可以看作其一生的生动写照。

钱老校长是浙江嘉兴人,1923年生于上海。适逢乱世,其志弥坚。在父亲的引导下,她矢志于“做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自小聪慧的钱老校长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小学不断跳级,刚满10岁就进入了中学。初中毕业时,她跟随母亲来到湖北武汉,与任职于江汉工程局的父亲共度汛期。每天傍晚,在小院里等父亲下班,直到看见父亲踏进家门,她的心才放下来。这个难以忘怀的暑假,给初次接触水利的13岁少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钱老校长曾回忆说:“1936年,我刚初中毕业,那一年,汉江因洪水发生决堤。我几乎每天都陪着父亲去江边看水尺,就怕水位上涨。”父亲治水过程中感受到中国工程师的缺乏,希望女儿上完大学后出国留学,回来当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

带着父亲的心愿,揣着朦胧的梦想,16岁的钱老校长考入了以“理工”著称的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彼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救亡的紧张时期,在这所倡导“天下为公,是为大同”的学府里,钱老校长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她逐渐认识到光靠工程技术改变不了中国,唯有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道路才能救中国。上大学后,她就积极投身于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由于表现突出,1941年,刚满18岁的钱老校长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在入党申请书这样写到:“我生不逢时……出于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才选择了革命”。在党组织的教育感召下,钱老校长下定决心丢掉幻想,以革命的大理想代替个人的小理想,为民族解放和复兴奋斗终生。第二年,由于上海党组织遭到破坏,钱老校长毅然“弃笔从戎”,紧急撤离到淮北解放区,来到彭雪枫任师长的新四军第四师。次年淮河泛滥,两岸一片泽国,第四师做出修复淮河北岸堤防的决定,但苦于没有懂水利的人。在得知钱老校长是知晓水利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后,组织立即任命她为堵口复堤的技术负责人。从此她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国家水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所有大江大河上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几乎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也都洒下了她的心血与汗水。1950年,未满27岁的钱老校长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此后被组织派往北京、上海等地的著名大学作报告,讲述自己在旧社会里从一个一心只想当工程师的大学生,到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斗争的思想转变过程,再到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在革命战争以及水利建设中得到锻炼的成长经历和切身体会,号召大学生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钱老校长这位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仿的“老革命”的报告,使本就激情燃烧的大学生们更加热血沸腾。他们争相以钱老校长为榜样、为偶像,在大学校园里刮起了一股“钱正英旋风”。特别是在上海交通大学,钱老校长的讲述不仅使大学生们深受教育,也让坐在学生中间的水利系教授,后来成为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河海大学名誉校长的严恺深受启发。以前钱老校长经常来严恺教授的课堂“蹭课”,而如今严恺教授去她的报告会“蹭报告”,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水利情怀,为日后携手创建华东水利学院埋下了历史性的伏笔。

孜孜河海志

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又投入到迫切的治水大业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里,约有2000万人直接参与水利建设。轰轰烈烈的水利“大建设”,呼唤着人民自己的水利“大院校”。1952年,钱老校长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副部长。就在她离沪赴京履新前夕,钱老校长与严恺交流水利高等教育的规划和设想。由此,钱老校长与“河海”结下了70年的不解之缘。一个月后,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提名,中央正式任命钱老校长为华东水利学院院长,严恺为第一副院长。于是,29岁的钱老校长在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一个月后,又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在钱老校长和严恺等老一辈创校先驱的悉心擘画下,新中国第一所独立的、规模较大的水利高等院校华东水利学院应时而生,掀开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崭新篇章。

学校师生在全国院系调整后率先开学开课,创办4个院系和10个教学研究组,大力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也成为水利高等教育的示范者和领头羊。1954年开始招收国际留学生,1955年招收研究生,1960年成为全国 32 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科委下达的30多项三峡工程项目中,学校就参与承担了其中的 25 项。“六五”期间,学校有100多项科技成果受到国家和部省级奖励。

1955年,钱老校长离任校长后,心里始终装着“河海”,多次亲临学校参加活动,做讲座报告、视察指导,多次听取学校汇报,多次为学校和师生题词勉励,钱老校长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莫大的关心和支持。

身为一名水利工作者,钱老校长深知水利的重要性,始终希望学校“建设有自己特色和专长的综合性的大学”。在她的倡议和支持下,学校立足水利特色,不断固强续优,延伸拓展与水相关的环境、土木、电气、商学、法学等新方向,形成了水利土木学科群、资源环境学科群、信息电气学科群、海洋数理学科群、人文经管学科群五大学科群。在钱老校长等前辈的长期关心和指导下,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科生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今天“水利特色、世界一流”的河海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定了为水安全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河海智慧和河海力量的使命担当。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85年,河海大学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河海”建校70周年校庆前,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这是对“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1915年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赓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钱老校长亲临学校,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河海大学”揭牌。以此为标志,“河海”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我国水科学领域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基地、水循环与水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基地、重大水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和水科学领域的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基地,成为国家大江大河治理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中坚力量。1995年,学校举行“河海”建校80周年暨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10周年“双庆”活动,钱老校长专程到校出席大会并为学校题词:“发扬光荣传统,迎接新的挑战。”来校期间,她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水工实验室、泥沙试验中心等实验室,对学校在科研创新中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并强调无论如何水利特色不能丢。1999年,正在三峡坝区现场检查的她接见了河海大学同志,听取了学校“21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对学校的发展态势感到欣慰。

进入新世纪后,水的价值越来越凸显,与水相关的重大战略陆续实施。钱老校长希望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布局和内涵,支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受此指引,学校加快跨越发展步伐,紧锣密鼓实施一项项重要举措。在钱老校长的参与和见证下,2001年学校成立合作发展委员会,钱老校长欣然出任名誉主任,还为同位素水文学研究所、流域调水研究所和数字流域研究所等新兴研究机构揭牌;2005年,钱老校长出席“河海”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见证了教育部和水利部签订共建河海大学协议。钱老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无微不至,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河海人”的深厚爱校情怀。

2017年年初,我们专程赴京,代表全校师生向钱老校长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钱老校长也向学校全体师生表达了新年的良好祝愿。见到我们,她很高兴,详细询问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近况,强调河海作为百年老校,在国家水安全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水利人才投入到国家水利建设与现代化建设中。希望学校以“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利学科的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殷殷师生情

钱老校长高度重视水利人才培养,她对师生的关心不仅仅停留在与学生座谈、走进食堂宿舍、看望实习学生的次数上,而是更深入地关心和解决师生的实际需要。每次到学校,她不满足于听汇报,还要深入基层一线,与教师和学生零距离交谈。缓缓流淌的是真情,踽踽前行的是力量。

1954年,学校400余名毕业生完成学业,即将奔赴水利建设第一线。钱老校长在淮河指挥抗击特大洪水,不能参加毕业典礼,致信全体毕业生,希望大家成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祖国好青年!1957年,钱老校长来到学校,给师生作了《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关系》的报告。她回顾了自己从小当工程师的梦想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投身革命,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坚持学习专业知识为人民兴修水利的过程,希望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做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云若无心常淡淡,川若不竞岂潺潺。1985年,带着对师生的真情牵挂和殷切期望,钱老校长在校庆大会上为师生作了题为《祖国在召唤你们》的讲话。她说:“恢复河海大学传统校名,不但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强烈愿望,也是水利电力事业和我国四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标志。邓小平同志为河海大学亲笔题写校名,这不但肯定了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到华东水利学院七十年来的办学成就,更体现了祖国对我们的召唤,要求我们为国家建设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更多更好地出科研成果。”白天忙完校庆活动,晚上她连夜与学生座谈,亲切地对同学说:“今天我主要是来听大家的,同学们有话直说,畅所欲言。”开完座谈会后,她对学校领导说:“我们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改变那种学水工的不懂地质、学地质的不懂水工的状况”。

1991年,已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老校长在学校足足停留了一周时间,连续给师生作了多场报告。看到朝气蓬勃的河海青年,她高兴地说:“中国的未来希望,中国水利的未来希望,都寄托在现在的中青年一代。你们将把中国和中国水利推向21世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胜一代人。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我在这里所作的几次报告,也就算是我向中青年一代的交班。”在与教师座谈期间,一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情不自禁地说:“老校长一贯和蔼可亲,关怀下属,无论您当部长还是政协副主席,我称您‘老校长’总改不过口来。”钱老校长亲切而风趣地说:“叫我老大姐得了!”会场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面对师生,她还高兴地说:“我到过许多地方,发现接待我的许多市委书记、市长都是河海毕业的,河海真是出人才的地方,这是你们的功劳啊!”有人插话说:“这比起您对国家的贡献,我们太微不足道了。”她立即接话说:“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你们正在进行的培养水利人才的工程!”会场上又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00年,钱老校长视察学校,了解到学校的育人举措和成效后,对河海学生作出了“基础宽、重实践、学风正、品德优”的高度评价。在此时期,钱老校长把自己带领院士和专家开展水资源及区域开发为主题的重大战略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项目研究的综合报告”,跟师生进行了分享。在报告中,她满怀期望地说:“河海大学是中国水利人才的摇篮,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彼时已77岁高龄的她连续讲了近3个小时,对学校的关注、对师生的关心,溢于言表。2004年,她来校参加“中国水问题”座谈会时,又把最新的理念分享给了师生,作了《中国水利工作的新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术报告,这是她主持完成西北水资源研究项目并向国务院汇报后,首次作此内容的公开报告,她说:“这个‘首秀’一定要放在河海。”在报告结束时,她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说:“数风流人物,还看明朝。水利工作的新世纪,寄托在今天的学校,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期待。我今天的报告,也是表达一种期待。”

广涉万水千山后,钱老校长对河海的感情愈发深厚。2014年,钱老校长因在水利上的贡献,获得了“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在获得殊荣的同时,钱老校长更加体恤水利建设者的艰辛与不易。于是,她向学校捐助设立“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引导和激励广大水利建设者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与国家需求、行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为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贡献力量。2015年,在学校庆祝中国水利高等教育100周年暨河海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期间,举行了“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首次颁奖典礼,郑守仁院士等成为了首批获奖者。钱老校长因年事已高未能亲临,在北京拍下视频表达对学校的祝福和勉励。如今,一代代河海学子在钱老校长的勉励下,正矢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水利选择了我,我选择了水利”,钱老校长说过的话语犹在耳畔,如悢音依萦。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站在新时代、面向新百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安全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始终不忘钱老校长对水利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洞察和战略把握,始终不忘钱老校长的家国情怀和殷切嘱托,始终弘扬她的为民精神和高尚品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赓续“红帽子大学”百年传统,高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实现水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江河战略”,以高质量的办学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奋力朝着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河海力量。(校党委书记唐洪武、校长徐辉,来源:河海大学